基层社区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那么一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如何创建的?这个地方给出了它的答案。
水坑一社区地处肇庆市鼎湖城区中心位置,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流动人口1000多人,占社区常住人口六分之一,社区体量大、流动人口多、出租屋密集,防范化解灾害事故风险隐患的难度和挑战不断加大。
今年以来,鼎湖区以水坑一社区作为先行示范点,持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鼎湖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区应急管理局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区消防救援局、桂城街道办事处等责任单位协同发力,以“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社区一线,细致了解掌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找准问题“症结”,开出“治病良方”。这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基层应急指挥体系和预案机制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的能力不断提升。
资源整合,筑牢安全基石
每隔200米便有新增的消防栓和消防水带,每个消防栓有编号,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确保关键时刻每个消防栓都“靠得住、用得上、救得快”;重点交叉巷口有微型消防站,依托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确保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综合减灾示意图详细标注了灾害风险隐患点、紧急疏散路线、应急避难场所、消防栓和微型消防站位置等要素,确保“风险广知晓、灾中快避险”。
▲水坑一社区整合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绘制微型消防站分布示意图
▲水坑一社区在菜市场等位置显眼、人流密集的点位张贴综合减灾示意图,全面提升“风险广知晓、灾中快避险”的能力水平
▲水坑一社区制作卡片对每个消防栓进行编号,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确保关键时刻“靠得住、用得上、救得快”
补充配置救灾救援物资装备、深入开展灾害风险评估……鼎湖区多措并举,结合前期实地调查研究成果,因地制宜、积极统筹整合各方防灾减灾资源,以全面推进水坑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扎实提升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
▲水坑一社区在重点交叉巷口配备微型消防站,依托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实现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的目标
机制完善,提升应急效能
面对3次暴雨红色预警、台风“摩羯”等灾害时,水坑一社区的防御工作规范有序,临灾预警“叫应”做到“有叫有应”。收到上级部门的预警预报信息后,基层责任人第一时间采取大喇叭、手摇报警器、电话、微信群、“上门行动”挨家挨户敲门等紧急手段,将安全提醒快速传播到户到人,同时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点,果断将危险区域的群众转移到签订合作协议的酒店并加强人员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
今年以来,水坑一社区通过优化调整组织架构、编制修订预案机制、明确细化工作职责等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压实到基层单元和社会末梢。该社区将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与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组织管理,完善“一页纸预案”等,不断完善基层应急指挥体系和预案机制,再加上组织开展多形式、贴地气的科普宣传和常态化、针对性的培训演练,推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跨上新台阶。
▲水坑一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演练,重点检验应急救援装备使用、人员安全疏散、特殊群体转移安置等环节
党建引领,共筑安全家园
为持续推动水坑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从2024年9月起,鼎湖区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与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绿美鼎湖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特色“西江党建书记项目”品牌,建立起“党建引领、属地为主、社区落实、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推动更多消防安全、应急救援、民政事业、退役军人服务、残疾人保障等领域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社区,极大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水平。